燕興物業(yè)紀念中國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70周年
1934年10月的贛南,一支瀕臨絕境的隊伍從于都河邊出發(fā),邁開雙腳,歷經(jīng)艱險,在重兵
追堵中一走兩萬五千里,走到陜北,走向民族救亡前線,走出中國革命新局面。
無論當時還是今天,這個歷程都被許多人當作一個“謎”。
是什么讓這支隊伍一次次從近乎毀滅的打擊中轉危為安?是什么照耀兩萬五千里的漫漫征
程,將一段千難萬險的艱辛路途,化為地球上最絢爛的紅飄帶?
為著這個謎,70年來探詢者不絕。20世紀30年代,無數(shù)青年學生、知識分子奔向黃土高坡,
寶塔山下聚集起中華民族的優(yōu)秀兒女;1936年,年輕的美國記者斯諾懷揣80多個問號走進陜
北,讓世界知道了《紅星照耀中國》;48年后,他的同行索爾茲伯里重走長征路,再次尋訪
那個“前所未聞的故事”;21世紀的今天,一批批中國青年沿著紅色之旅叩問往昔風雨。
長征是什么?它究竟蘊藏著什么樣的偉力與真諦?作為后人,我們又該如何與70年前的那次
偉大征程對話?
(二)長征,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和中國革命事業(yè)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點,是二十世紀中國共
產(chǎn)黨人創(chuàng)造的壯麗史詩。
長征的起步,并非高歌猛進而是被迫突圍。它是在抗日救亡成為全民族最緊迫的任務、中國
面臨民族危亡的情況下發(fā)生的;它是在國民黨當局對蘇區(qū)進行大規(guī)?!皣恕?,黨內出現(xiàn)嚴
重“左”傾教條主義錯誤,中國共產(chǎn)黨及其領導的紅軍面臨生死存亡嚴重危機的情況下發(fā)生
的。
當時的輿論認為,“國共勝負已成定局,紅軍已是死路一條”。
國民黨也認定紅軍“流徙千里,四面受制,下山猛虎,不難就擒”。
長征就是這樣一個“把活路堵死、向死路求生”的生死抉擇,而紅軍就是在去向渺茫的“絕
路”上獲得了新生。
這是民族精神史上的不朽豐碑,是堅強意志、革命勇氣的傳奇。
懸殊的敵我力量、惡劣的自然環(huán)境、嚴峻的黨內斗爭,歷史將三重考驗一古腦拋給這支年輕
的隊伍。天上每日幾十架敵機偵察轟炸,地上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;峽谷激流,雪山沼澤,
鳥飛不下,獸鋌亡群;教條主義桎梏,分裂主義挑釁。兩萬五千里,步步是險境、處處關生
死,紅軍在難以想象的艱險中克關奪隘,絕處求生。
這是世界戰(zhàn)爭史上的偉大壯舉,是以弱勝強、挑戰(zhàn)極限的奇跡。《紅星照耀中國》一書中,
作者羅列了一些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數(shù)字:中央紅軍在367天的長征中,進行了300余次戰(zhàn)斗,
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(zhàn)。兩萬五千里路程上,只休息了44天,日均行軍74里……各路紅軍
跋山涉水、爬冰臥雪、草根果腹、皮帶充饑,血戰(zhàn)湘江、四渡赤水、飛奪瀘定橋、轉戰(zhàn)烏蒙
山、強渡嘉陵江、激戰(zhàn)獨樹鎮(zhèn)……十多萬紅軍指戰(zhàn)員血灑征途,前赴后繼,匯成一股勢不可
當?shù)蔫F流。
目睹兩萬五千里長征的艱苦卓絕和驚天逆轉,甚至連敵人都不得不感佩。1936年10月,紅
軍長征三大主力會師陜北,蔣介石喟然長嘆:“六載含辛,未竟全功?!?
毛澤東同志豪邁地說,自從盤古開天地,三皇五帝到于今,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
嗎?沒有,從來沒有。
(三)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,長征的勝利并非偶然。
回望長征,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,長征不僅是一次人類精神和意志的偉大遠征,也是一
段中國共產(chǎn)黨領導優(yōu)秀兒女尋求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。
它與我們愈挫愈奮的民族精神一脈相承,與中華民族追求獨立自主的世紀想緊相伴隨。
當數(shù)萬紅軍踏上征途,近代中國正處于生死存亡的歷史關口。中華民族既有亡國滅種的深
憂,更有山河破碎的巨痛。此前,多少仁人志士苦苦探尋救國之路,龔自珍泣血呼號,譚嗣
同慷慨喋血,孫中山不懈求索,終究壯志難酬。面對民族獨立和強國富民兩大歷史任務,需
要一種力量帶領中國人民,擔負救亡圖存的使命,開啟民族振興的紀元。
對民族命運和國家前途的深切憂患和責任擔當,使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激發(fā)出驚天動地的力量,長
征路上挺起了民族的脊梁。將一次危機四伏的被動撤退,變?yōu)橐粋€開創(chuàng)革命新局面的起點;
將一場由“左”傾錯誤導致的戰(zhàn)略轉移,變成一次向抗日前線的英勇進軍;將一段險象環(huán)生
的艱難跋涉,變成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。
縱觀世界各國發(fā)展歷程可以看到,一個民族在走向現(xiàn)代化的過程中,總需要一種精神力量,
而長征正是我們民族尋求振興的精神支點。
(四)黑格爾說:“歷史題材中有屬于未來的東西,找到了,作家就永恒?!痹陂L征這一歷史
題材中,屬于今天和未來的,就是長征精神。
提起長征,人們就會想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強信念。手挽手,肩并肩,迎著狂風暴雨,踩
著沼澤泥濘,高唱國際歌向著人跡罕至的草地深處進發(fā)。盡管紅軍戰(zhàn)士不知道戰(zhàn)略轉移何時
才能結束,不知道長征的落腳點在哪里,但他們深信“只要跟黨走,跟著抗日救國的理想
走,就會有前途”,“不論我們自己能否到達勝利的彼岸,我們的旗幟一定能到達”。
提起長征,人們就會想到百折不撓、英勇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。紅軍所經(jīng)歷的艱難困苦是世
所罕見的,戰(zhàn)斗極為頻繁,物質極其匱乏,甚至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。但英勇的紅軍
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,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。這是艱苦軍旅
中的一幕:天上有敵機,身后是追兵,紅軍戰(zhàn)士的背包上貼著白紙,寫上生字,邊行軍邊學
文化。面對血與火的考驗,笑對艱險,視死如歸,氣吞山河,勇往直前,紅軍不怕遠征難,
萬水千山只等閑。
提起長征,人們就會想到大局至上、團結一致的集體主義。長征路上,年齡大的幫年齡小的
扛槍,身體強的扶身體弱的前進,官兵平等,同甘共苦,一塊干糧,輾轉多人。紅三軍團一
個連九名炊事員相繼倒下,卻沒有一個戰(zhàn)士因饑餓而逝。生死關頭,大家爭相把生的希望讓
給戰(zhàn)友,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。無論是參加長征的各路紅軍,還是留守南方的紅軍和游擊
隊、白區(qū)地下黨組織,都以自己的戰(zhàn)斗和犧牲為長征的勝利作出了貢獻。
提起長征,人們就會想到?jīng)_破教條、實事求是的思想勇氣。遵義城里,一個20個人參加的會
議,之所以成為中國革命生死攸關的轉折點,就在于這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獨立自主解決自己重大
問題的開始。危急關頭,撥正船頭,挽救了黨,挽救了紅軍,挽救了中國革命,從此將中國
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提起長征,人們就會想到軍民一家、血肉相連的魚水深情。紅軍的一切都是為了群眾,紅軍
把翻身解放的希望帶給了窮苦大眾,而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的許多難以想到的困難,也是依
靠群眾的幫助才解決的,人民把紅軍看成自己的隊伍,《十送紅軍》唱出了人民的一片真
情。毛澤東說,如果國民黨“也學紅軍的長途轉移,那是一定會被消滅的”,“因為他們沒
有人民的援助”。
“苦不苦,想想紅軍兩萬五”、“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第一步”、“雄關漫道真如鐵,而今
邁步從頭越”——70年來,每逢重大歷史轉折,人們總喜歡以“長征”作比,每遇艱難曲折
考驗,人們總禁不住回望當年。
長征,就這樣成為積淀在億萬中國人心中的集體記憶,成為彪炳史冊的精神象征。 (五)
江澤民同志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六十周年大會上指出,長征精神,是把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
益看得高于一切,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,堅信正義事業(yè)必定勝利的精神;是為了救國救
民,不怕任何艱難險阻,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;是堅持獨立自主、實事求是,一切從實
際出發(fā)的精神;是顧全大局、嚴守紀律、緊密團結的精神;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,同人民群
眾生死相依、患難與共、艱苦奮斗的精神。
這種精神,讓那段驚心動魄的遠征,飽含著理想主義激情、英雄主義氣概、集體主義精神、
樂觀主義情懷,它是我們理解長征這個前所未有傳奇的最佳途徑,也是我們追尋長征意義的
重要收獲。
(六)長征一完結,新局面就開始。
長征的旗幟,把屢遭挫折的中國革命引向了勝利發(fā)展的新路,以其特有的偉力極大地影響和
推動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。中國革命后來取得的一切勝利,無不凝結著長征的不朽功勛。
長征的熔爐,將賡續(xù)延綿的民族精神予以承繼和光大,它將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歷經(jīng)磨難而
不倒、飽經(jīng)風霜而彌堅的精神,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沿著歷史的足跡和精神的脈絡,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,進一步看到長征對于中國的深遠影
響——
在中國歷史發(fā)展坐標上,長征的勝利,實現(xiàn)了我們黨北上抗日的戰(zhàn)略方針,宣傳了黨的主
張,播撒了革命火種,鍛煉了革命力量,造就了無堅不摧的隊伍,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
中央領導集體。一個成熟的政黨走向波瀾壯闊的時代潮頭,四萬萬同胞在深重的危機中,看
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。
從紅軍1934年被迫撤離中央蘇區(qū),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,長征把中國這段扭轉乾坤
的歷史緊緊聯(lián)系在一起,成為中華民族復興史上的偉大轉折。進而讓一個歷經(jīng)艱難的古老民
族終于完成了救亡圖存的歷史使命,踏上了追趕現(xiàn)代化的征程;也使一個歷經(jīng)劫難的東方大
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,影響了世界的格局。
在中華民族精神史冊上,長征更導引出一幅幅蕩氣回腸的壯麗畫卷。中華民族的歷程從某種
意義上說就是一部長征史。而兩萬五千里征程展示的意志和力量,生動體現(xiàn)了以愛國主義為
核心的民族精神,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路標。
長征之后,歷史翻開了一頁又一頁。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延安精神、紅巖精神、西柏坡精
神,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大慶精神、“兩彈一星”精神,改革開放和現(xiàn)代化建設時期
的九八抗洪精神、抗擊非典精神、載人航天精神、青藏鐵路精神,這些無不是長征精神的繼
承和拓展,其中所蘊藏的那些撼人心魄的感動和震動,總能從70年前的那次遠征中找到淵
源。
(七)長征是一部中國革命的百科全書。人們從這里領悟著人的潛力、人的毅力、人的創(chuàng)造、人
的意志、人的信念、人的理想的無限可能性,從這里找尋著認識、理解和解決中國革命、建
設和改革問題的鑰匙。
對于用血肉鋪就兩萬五千里征程的政黨和軍隊來說,長征已經(jīng)永遠地融入了他們的生命。長
征精神集中體現(xiàn)了黨和紅軍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和作風,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世界觀、人生觀和價值觀的
全面展示。
蒼山如海、殘陽如血,五嶺逶迤、烏蒙磅礴。長征造就了領袖毛澤東,也造就了詩人毛澤
東。噴薄的詩情源自偉大的歷程,噴薄的詩情又為偉大的歷程作證,直至化作這偉大的一部
分。一生經(jīng)歷無數(shù)考驗的周恩來,長征是他一生最深的惦念,彌留之際他想聽的,仍是《長
征組歌》。1958年11月,遵義會址前留下一個久久佇立的身影,那是當年20名與會者之一的
鄧小平。20年后,一場氣勢磅礴的思想解放運動,催生了我黨歷史上又一次偉大轉折,飽經(jīng)
風霜的共和國踏上改革開放的新長征。
不懂得長征,就無法了解中國共產(chǎn)黨;不了解中國革命史,就無法懂得我們腳下的土地。
(八)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創(chuàng)造,也是全人類共享的精神財富。
“閱讀長征的故事,將使人們再一次領悟到,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,其威力是無窮無盡
的?!?
“長征是一部意志、勇氣和力量的人類偉大史詩”,“是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
大無畏事件”,“它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,永遠流傳于世?!?
還有人這樣說:與長征相比,猶太人從埃及出走,希臘人從波斯向黑海撤退,漢尼拔翻越阿
爾卑斯山,拿破侖進軍莫斯科,這些人類歷史上蕩氣回腸的遠征都黯然失色。
當世界在這個傳奇面前驚嘆、沉思時,長征,也就突破了時空和國度的界限,成為人類精神
星空的一顆恒星。
(九)真正屬于歷史的同樣屬于未來。
在新中國誕生前夕,毛澤東說:“奪取全國勝利,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?!痹谛碌?/p>
歷史時期之初,黨中央把建設一個現(xiàn)代化社會主義強國的歷史任務,形象地稱作“新長
征”。
我們今天依然奮進在新長征的征途上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,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,使社
會主義中國發(fā)展和富強起來,為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,這是現(xiàn)階段的歷史任務。比起70年
前的那段遠征,“路程更長、工作更偉大、更艱苦”。
今日之中國,正發(fā)生著更加廣泛而深刻的大變革、大變動、大變化。我們面臨的發(fā)展機遇和
面對的嚴峻挑戰(zhàn),都是前所未有的。
今日之中國共產(chǎn)黨,已由70年前數(shù)萬黨員發(fā)展到現(xiàn)在的7000多萬黨員。如何繼續(xù)保持馬克思
主義政黨旺盛的生命力和戰(zhàn)斗力,是一個新的時代課題?!皥?zhí)政黨的建設和管理,比沒有執(zhí)
政的政黨要艱難得多。”
今日之中華民族,擔當著實現(xiàn)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。堅持以人為
本,實現(xiàn)科學發(fā)展,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,建設社會主義新農(nóng)村,建設創(chuàng)新型國家,職責
光榮而任務繁重,道路廣闊而風險猶在,前景壯麗而充滿艱辛。不僅需要洞察時勢、把握未
來的戰(zhàn)略智慧,更需要偉大事業(yè)與偉大精神的風雷激蕩。
(十)在對紅軍長征勝利進行回顧和思考時,胡錦濤同志強調指出,要把學習中國革命史與推進
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緊密結合起來,把學習中國革命史與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緊密結合起來,
把學習中國革命史與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緊密結合起來,把學習中國革命史與加強黨的
先進性建設緊密結合起來,讓長征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代代相傳、永放光芒。
這一重要論述,深刻揭示了長征精神的歷史意義和現(xiàn)實意義。
它告訴我們,長征的奇跡發(fā)生在二十世紀,但長征精神決不僅僅屬于二十世紀。只有銘記歷
史,才能深刻了解過去,全面把握現(xiàn)在,正確創(chuàng)造未來。
它告訴我們,包括長征在內的中國革命史,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、人
民解放長期英勇奮斗的真實記錄,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、
推進理論創(chuàng)新的生動教材,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光榮革命傳統(tǒng)和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
映。
它告訴我們,一個國家,一個民族,一個政黨,只有不斷從歷史的饋贈中汲取力量,永遠保
持一種精神和信念,才能成就偉業(yè),再造輝煌。長征和新長征,是一代又一代共產(chǎn)黨人的接
力賽。今天我們紀念長征,就是為了十分珍惜和充分運用這個精神寶庫,重溫一種偉大精
神,獲得一種現(xiàn)實力量。
(十一)我們以此紀念長征:堅持解放思想、實事求是、與時俱進、開拓創(chuàng)新,不斷推進馬克思
主義的中國化。
長征開啟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,從實際出發(fā)、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
的先河。長征的勝利,是解放思想、實事求是的勝利。
時代在前進,世界在變化,當今實際生活變動的劇烈和深刻,達到了前人難以想象的程度。
實踐沒有止境,解放思想沒有止境,理論創(chuàng)新也沒有止境。弘揚長征精神,就要高舉鄧小平
理論和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偉大旗幟,以科學態(tài)度對待馬克思主義,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探
索客觀真理,以與時俱進的勇氣推動理論創(chuàng)新,以發(fā)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。在思
想上不斷有新解放,理論上不斷有新發(fā)展,實踐上不斷有新創(chuàng)造,使馬克思主義在新長征的
征途上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,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成為引領中國社會不斷
發(fā)展進步的強大思想先導。
(十二)我們以此紀念長征:牢固樹立理想信念,腳踏實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(yè)奮斗。
長征,是對理想信念的考驗;長征的勝利,是理想信念的勝利。堅定理想信念,今天依然
是對每個共產(chǎn)黨員第一位的要求,也是一生的要求。
沒有光大,再偉大的精神血脈也難以傳承;沒有傳承,再豐厚的精神財富也難有價值。在新
的時代背景下,共產(chǎn)黨人的理想信念受到了多方面的更為嚴峻的考驗。學習和弘揚紅軍戰(zhàn)士
對崇高理想矢志不渝、對黨和人民無比忠誠、對革命事業(yè)鍥而不舍的堅定信念,做到在任何
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、革命意志不渙散、奮斗精神不懈怠,樹立社會主義
榮辱觀,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,滿懷信心地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(yè),這是我們
對長征精神最現(xiàn)實的紀念。
(十三)我們以此紀念長征: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,弘揚以改革創(chuàng)新為核心的時
代精神。
長征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統(tǒng)一。不斷賦予民族精神新的內涵,不斷增強改革創(chuàng)新的
自覺性和主動性,這是我們今天紀念長征的時代要求。弘揚長征精神,就要始終高舉愛國主
義的偉大旗幟,以團結統(tǒng)一、愛好和平、勤勞勇敢、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社會的智慧
和力量;就要發(fā)揚傳統(tǒng),艱苦奮斗,改革創(chuàng)新,激發(fā)全民族的創(chuàng)造活力,保持昂揚向上的精
神狀態(tài),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續(xù)寫前輩震古爍今的長征故事,用時代的創(chuàng)造延展中華民族復興
的光輝篇章。
(十四)我們以此紀念長征:不斷加強黨的建設,永葆黨的先進性。
長征的勝利,也是黨的先進性的勝利。今天,我們黨面臨著形勢的深刻變化,國際競爭日趨
激烈、改革開放日益深化。只有不斷保持和發(fā)展自身的先進性,始終走在時代前列,才能鞏
固黨的執(zhí)政地位、提高黨的執(zhí)政能力、完成黨的執(zhí)政使命。弘揚長征精神,就要認真學習研
究黨在長征路上和革命戰(zhàn)爭年代保持先進性的歷史經(jīng)驗,堅持用時代發(fā)展的要求審視和認識
自己,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。要堅持立黨為公,執(zhí)政為民,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
聯(lián)系,把黨的先進性體現(xiàn)到不斷實現(xiàn)好、維護好、發(fā)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,以自己
的先鋒模范行為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一道前進,以黨的先進性引領中國現(xiàn)代化建設的航
船。
(十五)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傳奇。當事件成為歷史,精神便在后人解讀中得以留存,在后
人的繼承中獲得永生。
今天,于都河的潺潺流水和大渡河的翻滾波濤中,歷史的遺跡依稀可辨。在紀念紅軍長征勝
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,從城市和鄉(xiāng)村,從中國的很多方向,一支支隊伍沿著紅軍的足跡上
路。70年前的歷史,便以這樣的形式不斷走進我們的生活。歷史不再是教科書上的知識積
累,更是一種綿延不絕的精神力量。
伴隨著精神的追尋,事業(yè)也在延續(xù)。如果把目光放得更遠,將今日之中國,放在五千年文明
古國發(fā)展進步的大視野里,放在中華民族尋求復興的大背景下,放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大
格局中,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身處的位置——
那段開始于70年前的偉大遠征并未結束。
- 上一篇:燕興物業(yè)榮獲2014年度江西省服務業(yè)龍頭企業(yè)2015/8/13 3:30:20
- 下一篇:夏季消防演習2015/8/13 3:30:20